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筑起市民用药安全线

2008-6-26 10:41 【

  药品不良反应关乎市民的用药安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也成为我市药监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收到113家单位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2122份,同比上报单位增加39.5%,上报数量增长46%。其中新的严重的528份,同比增长107.1%。今年,市药监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不断加强监测工作,创造性地组建药械不良反应专家库,对严重、突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再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将门诊部纳入监测网络,减少门诊部的药源性不良反应,同时还扩大零售药店不良反应监测的覆盖面,千方百计为市民用药撑起安全伞。

  346位专家把脉疑难问题提高监测分析水平

  5月29日,市药械不良反应专家召开首次委员会会议,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邱晨等20余位专家委员对我市近期发生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分析,就药品本身原因、临床使用原因与患者个体差异等原因讨论了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以及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记者了解到,这是我市首次召开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再评价会议,而这种形式的会议将定期举行或者在我市发生严重、突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随时召集举行。

  据了解,药监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5年4月成立,近年来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市民的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解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出现的“人员学科单一与监测面广、技术含量高”之间的矛盾,该中心决定向外借“智脑”——组建药械不良反应专家库,发挥我市各相关学科专家们专业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市民用药安全疑难问题进行把脉分析。经过遴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邱晨等22个学科、45个专业的346位专家成为我市药械不良反应专家库成员。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该中心又从专家库中正式聘用26位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深圳市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再评价专家委员会”。专家们将会对全市严重、突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再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并协助开展再评价工作。

  药监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专家库和专家委员会的成立为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构建了很好的平台,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委员来自广泛学科、专业精湛的优势,将能更好得提升我市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质量水平,更好得为市民安全用药提供参谋和保障。

  门诊部落实监测药源性不良反应大幅减少

  目前,我市、区、街道医院级医疗机构已经从2002年就启动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并且走在广东省的前列,达到了世界中等水平。但过去,为数众多的门诊部、诊所等最基层的医疗结构在这项工作是几乎还是空白,成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盲点,也为市民用药安全的保障留下了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选择宝安区东方门诊部于2007年5月开始成为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门诊部试点。据该门诊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通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门诊部在用药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门诊部结合《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医生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选择合适的用药途径,合理用药,特别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用药慎重了,配伍更注意了。记者从该门诊部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展早期,由于医生仍未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用药不规范,开不合理处方、大处方,监测发现,近几个月内门诊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事件7例。对此,门诊部落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点评医生处方,查找原因,规范用药,在后期的用药中,三个月内才发生药品不良反应1例,药源性药品不良反应减少了86%!门诊部许主任高兴地告诉记者:“作为经营者,门诊部的用药不良反应少了,市民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我们也安心多了!”

  据了解,今年,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在现有医院级医疗机构基础上将积极延伸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门诊部、单体零售药店。目前,全市368个社康中心已全部覆盖,门诊部监测点也正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开,年内门诊部监测点将达到20家。此外,我市再将50家个体药店纳入监测体系,使个体零售药店不良反应监测点增加至70个,分布全市六区为市民安全用药保驾护航。